2024年11月跌没400亿,粉丝集体脱粉!2020年最火的成人玩具,泡沫吹破了?

发布时间:

  ⑴文/ 金错刀频道

  ⑵一个塑料玩具,动辄卖到上千块,在二手市场能飙到上万。

  ⑶要是款式稀有,一般人花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高价,还不一定能抢到。

  ⑷在上海的一次潮玩展会上,为了防止因疯抢发生危险,保安抱着泡泡玛特的labubu抽签桶,玩命冲出展厅,粉丝就像丧尸围城般在身后狂追。

  ⑸图片来源:小红书乔独木

  ⑹今年月,泡泡玛特推出只厘米高的联名娃娃,官方售价元,在二手市场被炒到万。

  ⑺更离谱的是,另一款身高只有.厘米的娃娃,被放到阿里拍卖上,价格从,炒到万和万!

  ⑻然而,娃娃卖得如此火爆,泡泡玛特的日子却越来越不好过。

  ⑼自从上市后,泡泡玛特的市值一路飙升,今年月冲到了亿。但是,如今它的市值接连下跌,只剩下亿。

  ⑽与此同时,很多爱娃如命的人都脱粉了,甚至连盲盒市场都被官媒点名批评。

  ⑾短短几个月间,泡泡玛特怎么了?

  ⑿泡泡玛特的致命玄学:

  ⒀一边疯抢,一边亏钱

  ⒁就是一个娃娃,价格都能炒上天,这实在有点耸人听闻。

  ⒂但据内部人士吐露:“娃娃能卖到什么价位,与娃娃本身的款式没有太大关系,主要是看数量,越少的娃越贵。”

  ⒃刻意制造稀缺,让抢不到的粉丝直接到二手市场重金求购,从而把价格炒高,这就是泡泡玛特的玩法:炒价。

  ⒄今年月,% SPACE MOLLY海绵宝宝,全球只卖只,一经发布,瞬间抢空。

  ⒅大娃的热度持续几个月,月日,泡泡玛特大娃“西瓜”,被一位卖家“加价”到元,另一位用户出售这款“大娃”时标出了.元的“天价”。

  ⒆除了稀缺性,还要有影响力。

  ⒇在海绵宝宝大娃发布之前,泡泡玛特就已经准备好了一系列营销活动,一经发售,明星和KOL就有条不紊地开始晒娃带货。

  ⒈范冰冰、彭于晏、林志玲等,都在社交平台晒过和泡泡玛特潮玩的合影,谢霆锋还认真地拍了一个娃的开箱视频。

  ⒉“稀缺性+明星效应”让大娃在二手市场的价格一路走高。

  ⒊这些营销经验,都是从最初的小盲盒上积累而来的。

  ⒋在营销的刺激下,年轻人用尽各种手段疯狂抢盲盒,直接把泡泡玛特推上了千亿市值。

  ⒌在豆瓣上搜索泡泡玛特,相关小组中有各种粉丝自发的玩法,比如互相投票获得稀有款式盲盒;还有专门用来换娃的小组,粉丝抽到的重复盲盒就在这里进行交换。

  ⒍不过更疯狂的情况往往发生在直播间里,很多人“还没看清楚界面,娃就卖完了”。

  ⒎今年七夕,很多人蹲在泡泡玛特的直播前抢娃,信号突然中断小时,后来官方说明,是受到“黄牛袭击”。

  ⒏直到第二天,一位娃友在群里说,自己写了一个程序,破解了泡泡玛特的系统,可以提前购买付款。

  ⒐他还把自己的程序做成产品,卖给其他粉丝。

  ⒑不仅年轻人热衷于泡泡玛特,就连很多老年人也免不了入坑。

  ⒒今年月,泡泡玛特线下发售skullpanda限量款,无数大爷大妈都提着板凳,天还没亮就在店外排队。

  ⒓为了抢娃娃,粉丝们不择手段,最终源源不断地为泡泡玛特贡献销售额。

  ⒔上半年,泡泡玛特总营收.亿元,同比增长.%,门店数量从家增至家。

  ⒕但事实上,泡泡玛特表面的一片大好,其实是危机四伏。

  ⒖顶流网红也不吃香了?

  ⒗如果不关注股价,谁也不会发现,如今的泡泡玛特,市值已经在半年内从巅峰时期的亿,下降到如今的亿。

  ⒘跌得这么狠,最主要的就是IP问题。

  ⒙首先,最红的Molly居然最先失宠了。

  ⒚首当其冲的,就是泡泡玛特最赚钱的“当红花旦”Molly。

  ⒛年系列实现营业收入.亿港元,但根据财报数据,Molly在年的销售额却只有.亿港元,少了近个亿。

  ①从收益占比上来看,年上半年Molly收益占比仅有.%,但这个数字在年高达.%。

  ②为了让Molly这个IP重回巅峰,泡泡玛特才又在今年推出了Molly大娃。

  ③但是,Molly大娃对品牌的影响,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神奇。

  ④早在年月,泡泡玛特就发行了款%超大手办,其中就有Molly地球的女儿,且限量发行。

  ⑤相似的玩法,相似的味道,但由于是老IP,并且没有使用抽签等影响力高的手段,宣传也较低调,几乎没有引起波澜。

  ⑥后来的MOLLY海绵宝宝之所以火爆,主要是因为有了抽签抢购、KOL带货、明星安利等营销手段,在自身火爆的同时,才顺路把之前的大娃也一并带火了。

  ⑦由此可见,Molly大娃的营销味道,已经远大于实际的IP影响力。

  ⑧其次,剩下的个伙伴,又确实吸引力不够。

  ⑨据某潮玩设计师介绍,Molly虽然很可爱,但因为是小女孩形象,吸引力有限。

  ⑩对于这个问题,泡泡玛特并不是没有动作。

  Ⅰ实际上,泡泡玛特还一直同时运营着个IP。但问题是,除了Molly和Dimmo外,其他的大多是尾部IP,影响力和盈利能力都比较弱。

  Ⅱ为此,泡泡玛特与很多潮玩设计师合作,甚至组建了人的团队,专门到全球的潮玩展,去挖掘新人艺术家。

  Ⅲ甚至,还用募集资金的%来做IP研发,并且为设计师定制保底分成机制。

  Ⅳ但国内的潮玩设计,普遍缺乏故事性。没有故事就没有想象空间,娃娃就只是娃娃。

  Ⅴ如今,泡泡玛特设计师团队原创IP的收入,仅略超亿元。

  Ⅵ爆款IP缺乏新意,热度逐年下降,其他IP形不成影响力,让创始人王宁很焦虑。

  Ⅶ他曾表示:“泡泡玛特要做这个时代的唱片公司。希望每个IP都成为像周杰伦、王菲这样经久不衰的爆品。”

  Ⅷ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

  Ⅸ但要做像周杰伦一样的IP,真的还只是处在喊口号的阶段。

  Ⅹ雪上加霜的是,泡泡玛特面临的还不仅仅是IP困难这一个棘手问题。

  ㈠泡泡玛特的中国迪士尼梦,

  ㈡泡泡玛特刚出现的时候,让年轻人疯狂上瘾。

  ㈢但很多人买着买着就发现,钱是砸的越来越多了,但快乐却越来越少了。

  ㈣在小红书上,有粉丝展示自己把娃娃装进一个相框,变成“一幅画”,因为这样不占地方。

  ㈤更有粉丝在社交网站立下豪言:“再买我是狗。”

  ㈥种种迹象表明,近年来粉丝们对泡泡玛特的忠诚度下降了。

  ㈦脱粉严重,归根到底,是性价比大不如前。

  ㈧第一,原来的隐藏款,现在成了闲鱼款。

  ㈨几年前买盲盒,就跟买彩票差不多,抽到隐藏款能乐上好几天。

  ㈩因为当时的隐藏款,抽中的比例是:,相当于花多块钱,才能得到一个隐藏款。

  但如今,二手市场娃娃泛滥。

  据闲鱼发布的潮流玩具盲盒的相关数据,目前闲鱼上有超万盲盒玩家交易,普通款式给钱就卖,隐藏款哪怕是爆火的“人生如戏”,几百块就能拿下。

  而这些主张“以娃养娃”的实力玩家,很多时候也必须面对有价无市。

  花钱买娃娃,到最后只剩下娃娃。没有潮玩的时髦感,也没有抽到隐藏款的惊喜,连二手市场的溢价都少得可怜。

  第二,炒作跟得上,售后却太拉胯。

  月以来,泡泡玛特的单价从元涨至元,受到粉丝吐槽:质量不好,还要涨价。

  据一位粉丝反映:“一盒个娃娃,个有瑕疵,还是一眼就能看到的明显瑕疵,辛苦排了一晚上队,我真要自闭了。”

  而在线上抽盒机买到的娃娃,很多都缺配件。

  据有关统计,泡泡玛特盲盒的新品瑕疵率,甚至高达%。

  几乎所有网络销售渠道,都会专门标注“不包官瑕”。

  言外之意,能忍就买,忍不了就别下单。

  据调查显示,泡泡玛特的品控下降,主要是因为太着急,供应出了问题。

  仅年,泡泡玛特就卖出了超万只玩具,大量的订单涌向工厂。

  据行业内部人士吐露:“最近两年许多玩具厂的盲盒订单量骤增,工厂的效率跟不上,所以检验环节就会放低标准。我们的订单也出现过瑕疵率过高的情况,就算我们不急,工厂的其他合作商也急,所以工厂的整个品控就大幅下降了。”

  除了以上原因,泡泡玛特的管理问题,也有“隐藏款”。

  比如追求“让粉丝服务粉丝”的玩法,通过粉丝自建的个微信群,老粉主动帮新粉“入坑”。

  虽然成本低、效率高,但这几乎让泡泡玛特丧失了售后服务,质量问题暴露在粉丝聚集地,反而加速了部分人的脱粉速度,惊喜变惊吓。

  对于真实的售后,有消费者吐槽:“我找泡泡玛特小程序人工客服,每次前面基本都有两三千人排队,有一次下午点排队,结果第二天下午点才排到。”

  前段时间,泡泡玛特斥巨资万,成立乐园管理公司。

  王宁说:“最好的模型就是迪士尼逻辑,做一个动画片、电影,树立一个价值观,如果你热爱这个世界观,就会购买它的周边产品。”

  言下之意,泡泡玛特还要做“中国的迪士尼”。

  但是,通过乐园来做IP,看似是个新颖的角度,但没有解决IP问题,没有故事、内容缺失的泡泡玛特,恐怕也只能想想了。

  退一步讲,以泡泡玛特如今的品控,连老粉丝都维持不住,即使开了乐园,这些问题也将被无限放大,再去解决就难了。

  先做好产品和内容,才有资格谈更宏大的未来。

  为粉丝造梦是好生意,但离成为中国迪士尼,还差的很远。

  本篇作者|经旭|内容运营|孟孟

  主理人|祥燎|主编|张一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