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前日听龙哥在我的社群分享,聊到一个点-线-面的概念“作为一个职业的营销从业者,应该是先从帮助客户解决一个“点”的问题,再去解决一个“线”的问题,再去解决一个“面”的问题,然后解决一个“体”的问题的。
⑵作为一个独立创业者来讲,同样要解决点、线、面、体的问题。
⑶刚好昨天在一篇坚锋写的文章,写的太好了,我摘录了部分,分享给你,作者把很多大企业的战略发展路径也总结成了一个点线面,即:先把一个单点的业务,做到极致,然后沿着这个产业链上下游开拓新业务,建立壁垒,接着从这个点开始横向扩张结网。
⑷此图转载自“运营深度精选”
⑸以上很多服务商,刚好也在我的新媒体圈子内,有点熟悉。
⑹比如有赞,兔展,微盟,蘑菇云,前年还去了兔展本部,向副总裁交流请教。
⑺当时微信生态还很火,流量也很大,兔展从h免费工具切入,获取了大量b端和c端用户,面向c端的h模版多是免费的,赢利点主要来自服务b端的营销工具开发,他们公司以技术擅长。
⑻b端各行各业的需求也不一样,需要不同的行业积累,场景和用户也不相同,深耕某一个行业做深度服务,更垂直,也更精准,把这个领域做到极致,所有这个行业的优势资源都会自动集中过来。
⑼从一个点,到一个线,再到一个面,从服务全行业到专注垂直行业服务,在不断迭代中发展,是一个企业,一个团队,也是一个个体进化的战略选择和必经路径。
⑽今年在短视频领域的探索,我们服务了不同行业的账号,最后想聚焦在金融行业,最近有新号起盘,我发现,垂直行业的专家科普号,更容易打通。
⑾因为它的天然属性,解决了两大难题,一是演员,而是内容,这种专家科普号都有很深的专业沉淀,会讲,会说,敢于表达,内容方面他们是最敏锐的。专业演员会表演,但是专业这东西,是表演不出来的。
⑿专业气场,这个词,很多客户也会这样描述我,它是本身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一种气质,你真做了这么多案例,在这个行业沉浸这么多年,有很多成功案例和经验了,你所说的每句话,有意无意,金句频频,一针见血,是多少年功力的编剧也编不出来的。
⒀也许,明年,等我们积累更深,我们的定位,可能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新媒体(微博微信抖音代运营服务商,一个品牌营销服务商,也不是一个新媒体整合营销咨询机构,我们可能会是一个科技公司。
⒁“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给自己进化的机会,也是这个时代的机遇。
⒂很多企业从到,从到,从到,也是一个生态链条,如果以粉丝资产来衡量,我们服务过很多新的互联网品牌,从logo设计,到vis,从商业模式到战略,从网络营销到新媒体,从线上活动到线下活动。
⒃我们也服务很多体量成熟的机构,越是发展到最后,他们需要的更多不是简单的策划,也不是运营,而是大数据系统开发服务,这也是管理的进化,当人的管理理念和触角到顶的时候,只能靠系统,靠数据,靠平台。
⒄小而美,只是一个暂时的存在,随着团队人才的进化,学习能力的提升,视野的扩展,小而美最终也会发展成精而深,小而全。
⒅今天中午和一个客户吃饭,他也说,晓涵啊,我看你就是做内容的命。其实你们做内容很辛苦,利润并不高,沟通很重,规模有限,特别是短视频,微信公众号代运营,原来要操心这么多细节,咋不找人开发一个类似抖音/微信的工具,依托于这些平台,其实很被动。
⒆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基因在这里,基因决定了我们当下的起点和方向,我还是很坦然,在没有其他更好的发展路径情况下,先把自己命中注定要做的事情做好吧。
⒇流量是移动的,平台都有生命周期,曾经的天涯,qq,陌陌,现在你还玩吗?
⒈然而,不管环境怎么变,好的内容却不会。
⒉过去你在QQ空间我写的日记,在博客看我写的干货,今天你仍在公众号读我的日记,在抖音看我的视频,我还是我,你还是你,工具早已不是那个工具。
⒊仔细盘点了一下年,每个月大概有-个潜在客户主动找到我,高峰期旺季的时候有个以上,他们大部分都是通过我的公众号,微博,知乎,简书,百度百家,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平台,从文章末尾找到了我的私人微信号,然后开始和我或者我的助理聊天,沟通需求。
⒋在深圳的,本地企业,有明确项目需求的,几乎能见面的都见了,通过这三年的历练,成功签约率比去年提升不少。
⒌我把自己的自媒体渠道,定位成了公司业务的获客工具。
⒍也有客户说,别人都靠资源拿活,你靠人格魅力,是资源无限呢,还是人格魅力有限。
⒎我又只好自我安慰,我们是才华有限!
⒏所谓个人品牌,都是为了好听点,其实,哪有什么品牌,我每天都在深圳福田区混,福田区有几个人知道我?
⒐我也不过是个普通的路人甲,当然在线上的虚拟空间,在新媒体这个圈子,或者新媒体中公众号自媒体这个圈子,知道我的会稍微多一点点。
⒑也不过是因为我写的时间比较久,一直在输出,在塑造和传递内容,将“唐晓涵”三个字不断的植入读者的心智,有的店开着久了就成了品牌,有的人写的久了也会成为“品牌”,比如同仁堂,开店开了一百年。
⒒写了公众号三年,也做了差不多三年社群,因为写公众号很孤独,有了社群, 就有了可以互动交流的场所,氛围和人。这些人不是陌生人,而是对你有认知的信任你的读者,人聚在一块能造场,有一群挺你的人,在背后默默帮助你,支持你,你做事写作会更有动力,心态也更平和,不会整天想着卖课拉人头割韭菜赚他们的钱。
⒓因为,不管写公众号,还是做社群,都不要忘记做这件事的初心和终极目的:分享和利他。
⒔此图转载自“运营深度精选”
⒕根据这个「用户需求漏斗」,你可以看出,越往漏斗的上方、能覆盖到越多的用户、能越早和用户建立联系,就拥有整个产业链条的话语权。
⒖昨天,我也在群里分享,做内容和做流量是两个不同的流派,专注做好一个擅长的,可以活下来,但是打痛了两个不同领域的技能,可以活的更好,比如会做内容,也会做流量。
⒗复盘一下,我过去三年的新媒体创业,我最大的感觉是每天都在学习,接触新的东西,包括新的平台,名词,玩法和模式,最开始,我尝试打通了三个领域的专业技能,营销策划,内容和流量。
⒘像我这样的个体,不是很好完全复制,对个人专业依赖有点大,但是模式可以复制,那就是让自己叠加技能,从只懂内容,到懂点推广,或者再懂点策划,变得更值钱,也就能创造更大更多价值。
⒙专而精只是一个切入,真正要成事还是要提升认知,多点技能,才能驾驭。
⒚和团队开个项目会议只要分钟,写一篇完整的公众号文章可能要一小时,做一个初步的品牌新媒体营销策划ppt至少要三小时,能真正入门一个行业可能要要三年,真正精通一个行业也许要十年。
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知行合一,说到做到,明年,会更好。
①最后,强烈推荐你听樊登老师推荐的剽悍一只猫直播分享,我关注他好几年了,可惜一直没见到真人,这次他联合樊登读书,分享个人成长破局战略,价格块,有个你不得不听的理由。
②第一,实操有用。不管你是企业家,管理者,还是自我学习者,都很有用。他会讲情商,讲销售和讲个人品牌。
③第二,价廉物美。小马宋是他的私人顾问,他自己对外个人和企业提供咨询付费,天万,成功案例有,帮助李海峰在喜马拉雅冲榜拿到第,年是樊登读书的首席社群顾问。对外万,你,只需要付块。
④第三,非常稀缺。他不露脸,不上台,不接受采访,不上央视。年对外讲一次,下次听他分享需要等年,目前累积影响万人。值得你投入块.
⑤下手买,绝对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