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最近,阿里女员工遭遇亵渎事件引发了一连串反应,警察还没有发布公告,不过,关于涉事的淘鲜达业务,却被讨论了一波又一波,我也被媒体采访几次,引发了我对同城零售的进一步思考。很多人都在问,阿里如此强大,怎么淘鲜达如此卑微?淘鲜达的业务规模的确很小,据媒体报道,其服务的连锁店数量不过两三千家,其中还有一半是高鑫零售这种阿里系自己的公司,而达达—京东到家服务的店铺是万家,美团、饿了么等外卖企业也有同城零售业务,规模都比淘鲜达大很多。按理说,有淘宝流量支持,淘鲜达应该业务飞起,但其实,恰恰是太依赖淘宝,才让淘鲜达难以自立。因为同程零售的逻辑跟淘宝的电商模式完全不一样:需求属性不同,淘宝是闲逛,但同城零售是急需,一般需要半小时一小时送达,以前还有两小时送达的,都无法立足,必须要求快速送到。
⑵这种急需,对配送效率要求很严格,甚至从根上说,这其实是同城配送的业务,这也是为什么京东到家会与达达合并,而不是达达并入到京东体系里,到家业务的逻辑跟电商平台的逻辑完全不一样,线上是服从线下的,流量是服从配送能力的,商品是服从门店选品逻辑的。线上那点分散的流量,落地到某一个小区,影响力微乎其微;但是基于某个区域开拓本地商家和本地消费者,就能带来很大的影响力。其次,门店的接入能力有限,决定了可参与竞争的角色有限。你看餐饮店基本只有美团饿了么两个配送商,超市也是一样,竞争到最后,也就两三个配送服务商,京东到家、美团、饿了么已经能够满足他们的线上业务的需求,淘鲜达作为后来者,没有行业红利了。为啥两三个配送商就能满足零售店的需求了呢?因为需求的空间本身就不大!消费者需要在线购物的,有线上平台满足;有需要去线下的,也不用配送到家;那种需要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需求在整个总需求中,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每天一两千单算是挺多了,一个快递员就能配送三四十单,一个平台一旦接入进去,商家和消费者端,都能把持住,且能保持平衡和稳定。对零售店来说,他们并不乐意消费者都在线上购物,他们更希望的还是要把消费者引到店里来,如果一个零售商的订单来源超过%来自线上,那这个零售店就没必要开在商圈中心了,所以,对于实体零售来说,他们也不太可能想尽一切办法扩大线上订单量,互联网打法经常使用的爆款模式、补贴模式,在实体零售看来,华而不实,踏踏实实做好体验和选品,让消费者进店,才是保持自己不被击败的基石。需求和供应,都在逼仄的空间里平衡,利润又不丰厚,哪有淘鲜达的地位?
⑶更要命的是,单一的超市送货业务是不足以支撑一个独立公司的,同城零售的业务需要多元化才能让运力充分发挥作用,这时候,互联网引流的价值就被进一步弱化,靠一个平台引流,就算是淘宝,也不能让淘鲜达拥有竞争力。所以,同城零售的核心点是运力效率,而不是流量效率:原来做外卖,现在加入超市送货,顺理成章,比如美团饿了么;原来做同城配送,现在加入超市送货,也顺理成章,比如达达,闪送;因为他们已经建立了强大的城市运力,送啥不是送?最不正常的就是原来是电商平台,现在给线下超市一个入口,消费者下单后,本地配送,所以,阿里本地生活的三板斧:淘鲜达、天猫超市、饿了么,恐怕前两者不太乐观,能担起同城零售重担的,只有饿了么。那盒马呢?
⑷盒马自己开超市、自己做配送,不也挺好?
⑸也就盒马敢这么做吧,其他零售商,谁敢这么亏损?盒马的配送队伍与饿了么其实可以合并,都属于城市运力配置,让开店的专门开店,让送货的专业送货。没必要搞重复建设。
⑹同城零售的关键在于零售运营的同城模型能够打磨好,以城市为运作单元去布局,不要再搞什么全国全网一盘棋,纯属瞎扯淡,浪费时间;也不要再对单店运营太过执着。据《灵兽》报道,安徽合肥生鲜传奇创始人王卫说,生鲜市场规模极其巨大,相关业态众多,但消费者天然不忠诚;同时,生鲜很多品类具有就近种植、就近采购、就近消费的特点,同时还具有明显的地域生活特点。靠砸钱补贴不能解决这些痛点,生鲜这个行业,没有单店模型,只有城市模型。
⑺过去的生鲜电商,要么强调线上流量,要么强调门店运营,其实都不对,应该强调城市模型,现在生鲜传奇通过大、中、小店的布局,把门店颗粒度做细,满足不同消费状态,适应不同商圈,从而把城市做透。
⑻所以王卫将过去计划在合肥开家生鲜传奇标准店的目标调整为:家大店(传奇市集,家标准店,家小店(小鲜店。”生鲜传奇这种城市模型和淘鲜达的同城零售看起来是两个不同的业务,但其实,解决的都是同一个城市的消费需求问题。试想一下,这种消费细分能力,可能通过一个电商网站来实现吗?所以,当你用零售的同城模型来看待淘鲜达的业务时,会发现他们更大的短板。
⑼无论是到家业务以运力和核心的模式,还是以城市模型为逻辑的零售模式,淘鲜达都有短板,阿里要做好本地生活,应该聚焦资源,重押饿了么和盒马,趁着现在同城零售事业群换帅,重新布局,才有机会,至于淘鲜达,不如砍了吧!